“走太平”,是家鄉全椒獨有的一項傳統民俗,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、傳承時間最長的健身走活動。每年正月十六前后,家鄉人都會繞著“三橋兩街”走一趟,在太平橋上系上一根紅絲帶,懷著一顆虔誠的心,祈福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正月十四回了一趟老家,在侄女一家的陪伴下,趁著月色,帶上女兒,加入到“走太平”活動中,沿著傳統路線,邊走邊給女兒解說著“三橋二街”的由來。盡管是夜晚,“三橋二街”上的行人一點也不見少,用“人山人海”形容一點也不為過,吳敬梓路上一百個火紅的拱門,更是吸引了無數目光,我們兩兩牽著手,生怕在人群中被沖散。
記得在家鄉工作的那段時間,每天的上班路線是:太平橋—太平老街—洪欄橋—袁家灣老街—積玉橋,和現在的“走太平”路線正好重合。那時女兒還很小,剛會坐,有時我會利用周末的時間用自行車馱著她去戶外轉轉,太平橋是必去的地方。
太平橋位于縣城東部,離當時的住處不遠,橫跨襄河,視野開闊。襄河是家鄉的母親河,似一條玉帶將整個縣城環抱,在這條玉帶上,有七座古橋,橋橋都有故事,太平橋是這七座古橋中最有名的一座。據記載,東漢建武年間,時任全椒長的劉平,將朝廷所撥的建城專款用于賑濟災民,后被欽差發現,摘其烏紗,押解京城治罪。那天正巧是正月十六,全椒百姓聞之,扶老攜幼跟隨哭送,至一小橋邊,劉平揮淚向百姓說道:“望你們今后太太平平的過日子!”此后,全椒人便將劉平所停留過的那座小橋稱之為“太平橋”。每年正月十六都要去走“太平”,祈求一年風調雨順、太太平平。千余年相沿成習,便衍化為家鄉一大民俗。
時隔三年,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活動從線上重歸線下,家鄉人將積攢了三年的愿景和期盼,在太平橋上盡情釋放。因此對家鄉人來說,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遠遠不只是一場活動那么簡單,更是寄托了百姓對美好生活愿景的向往。太平愿景,盛世太平,此心安處是吾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