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(jié),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飽含著闔家團聚的美滿之意,也承載著歷久彌新的家國情。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。正是家庭這個“人生的第一所學校”,塑造了習近平的家國情懷,成為他修身齊家治國理政的信念源泉。新春佳節(jié)之際,一起回顧習近平的家風故事,感悟以家風涵養(yǎng)初心使命。
2001年春節(jié),母親齊心與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通了一次電話,這一年的春節(jié),習近平?jīng)]能回京跟父母團聚。“你這么多工作,媽聽著還挺高興的,關鍵還不在于你來不來,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,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,這就是對家庭負責,也對你自己負責,這都一致的。”當聽到兒子是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回家的時候,齊心反而是高興的。
習近平五六歲時,母親齊心背著他去買講岳飛故事的小人書。買回來之后,母親就給習近平講“精忠報國”“岳母刺字”的故事。“我說,把字刺上去,多疼啊!我母親說,是疼,但心里銘記住了。”“精忠報國”四個字,習近平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(xiàn)在,成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標。
勤儉是習家一脈相承的作風。習近平的母親齊心在回憶錄中寫道:“我們的兩個兒子從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花紅布鞋,就是在仲勛的影響下,勤儉節(jié)約成了我們的家風。”習近平也談到,兒時穿著的衣服,不但補丁摞補丁,而且多是兄弟姐妹輾轉相傳下來的。盡管聲明過“絕對不干”,但他也不得不穿姐姐的“花衣服、花鞋子”。
習近平前往陜北插隊時,母親齊心親手給他縫制了一個針線包,上面繡了三個紅色的字:娘的心!在梁家河的日子,習近平?jīng)]有讓母親失望。7年的農村生活,使他和陜北鄉(xiāng)親們結下了深厚情誼。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時,把母親繡的針線包“娘的心”送給了鄰居張衛(wèi)龐以作紀念,就像他說的,“我的人走了,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這里。”
2001年,家人為習仲勛舉辦88歲壽宴,歡聚一堂,唯獨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缺席。由于公務繁忙,難以脫身,習近平抱愧地給父親寫了一封拜壽信。習仲勛讀了習近平的信后,對他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參加壽宴表示非常理解,還向家人、子女和親朋們說:“還是以工作為重,以國家大事為重。”“為人民服務,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!”
習仲勛認為,作為黨的高級干部,端正黨風,首先要從自己做起,從自己的家屬做起。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,習近平秉承家風,對家人的要求也非常嚴格。自擔任領導干部以來,每到一處,他都會告誡親朋好友:“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(yè)活動,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,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。”
(來源:人民網(wǎng)—中國共產黨新聞網(wǎng))